《菜根谭》部分:
真味只是淡,至人只是常 志以淡泊明,节从肥甘丧
交友须带三分侠气,做人要存一点素心
处世让一步为高,退步即进步的张本;待人宽一分是福,利人实利己的根基
攻人之恶毋太严,要思其堪受;教人之善毋过高,当使其可从
处世不必邀功,无过便是功;与人不求感德,无怨便是德
忧勤是美德,太苦则无以适性怡情;淡泊是高风,太枯则无以济人利物
闲中不放过,忙处有受用;静中不落空,动处有受用;暗中不欺隐,明处有受用
静中静非真静,动处静得来,才是性天之真境;乐处乐非真乐,苦中乐得来,才是心体之真机
文章作到极处,无有他奇,只是恰好;人品作到极处,无有他异,只是本然
不责人小过,不发人阴私,不念人旧恶。三者可以养德,亦可以远害
人之短处,要曲为弥缝,如暴而扬之,是以短攻短;人有顽固,要善为化诲,如忿而疾之,是以顽济顽
德随量进,量由识长
休与小人仇雠,小人自有对头;休向君子谄媚,君子原无私惠
持身不可太皎洁,一切污辱垢秽要茹纳得;与人不可太分明,一切善恶贤愚要包容得
性躁心粗者一事无成,心平气和者百福自集
宠辱不惊,闲看庭前花开花落;去留无意,漫随天外云卷云舒
就一身了一身者,方能以万物付万物;还天下于天下者,方能出世间于世间
《围炉夜话》部分
不动气,事事好(人气我不气,我气中他计)
一念收敛,万善来同;一念放恣,则百邪乘衅
大丈夫不怕人,只是怕理;不恃人,只是恃道
主静之力大于千牛,勇于十虎
恶恶太严,便是一恶;乐善甚亟,便是一善
气盛便没有涵养
大事、难事看担当,逆境、顺境看襟度,临喜、临怒看涵养,群行、群止看识见
只一个俗念头,错做了一生人;只一双俗眼目,错认了一生人
名心盛者必作伪
贫不足羞,可羞是贫而无志;贱不足恶,可恶是贱而无能;老不足叹,可叹是老而虚生;残不足悲,可悲是死而无闻
作本色人,说根心话,干近情事
亡我者,我也。人不自亡,谁能亡之?
处身不妨于薄,待人不妨于厚;责己不妨于厚,责人不妨于薄
有过是一过,不肯认过又是一过。一认则两过都无,一不认则两过不免
学者事事要自责,慎无责人。人不可我意,自是我无量;我不可人意,自是我无能。时时自反,才德无不进之理
悟者,吾心也。能见吾心,便是真悟
为学万病,只一个静字治得
役一己之聪明,虽圣人不能智;用天下之耳目,虽众人不能愚
你说的是我便从,我不是从你,我自从是,何私之有?你说的不是我便不从,不是不从你,我自不从不是,何嫌之有?
《小窗幽记》部分
情最难久,故多情人必至寡情;性自有常,故任性人终不失性
轻财足以聚人,律己足以服人,量宽足以得人,身先足以率人
人了了不知了(人耳聪目明却不知该了却一切烦恼),不知了了是了了(不知凡事放下便已无事);若知了了(若心中还有放下的念头),便不了(便是还未有放下)
佳思忽来,书能下酒;侠情一往,云可赠人
人生待足何时足?未老得闲始是闲
会心之语,当以不解解之;无稽之言,是在不听听耳
人不通古今,襟裾马牛;士不晓廉耻,衣冠狗彘
己情不可纵,人情不可拂
《围炉夜话》部分
信言不美,美言不信;善者不辩,辩者不善
教小儿宜严,严气足以平躁气;待小人宜敬,敬心可以化邪心
人品之不高,总为一利字看不破;学业之不进,总为一懒字丢不开
十分不耐烦,乃为人大病;一味学吃亏,是处事良方
习读书之业,便当知读书之乐;存为善之心,不必邀为善之名
敬人者人恒敬之,靠人者莫若靠己
俭可养廉,静能生悟
常怀振奋心,多说切直话
凝浩然正气,法古今完人
心静则明,品超斯远
享受适可而止,学问永不知足
忍让非懦弱,自大终糊涂
有为之士不轻为,好事之人非晓事
和气迎人,平情应物;抚心希古,藏器待时
有真性情,须有真涵养;有大识见,乃有大文章
注:清人王永彬《围炉夜话》与明人洪应明《菜根谭》、陈继儒《小窗幽记》并称“处世三大奇书”,近代以来,影响很大。